核雕人

橄榄核雕手艺人

MENU

盈寸之间的真功夫——核雕

无偿传授核雕技艺 扶贫助残共致富

微信号:qinglan0756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来源:廊坊云报 廊坊日报讯“这个线条一定要弄流畅,纹路必须清晰,牙一定要画清楚。”8月27日,在永清县别古庄镇德尚雕刻厂,厂长宋建康正指导学员雕刻。 今年33岁的宋建康是永清县别古庄镇王希村人,小时候因意外触电造成腿部残疾,行动不便。2006年,他跟

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清代雕刻家陈祖章的“微雕橄榄核舟”,高1.6厘米,长3.4厘米,纵1.4厘米.

始于春秋战国时期,明代达到全盛,清代成为宫廷艺术形式之一

我国古代曾盛行一种立体微雕技艺,是在核桃核、桃核、杏核、橄榄核上雕刻人物、动物、船只、花鸟、山水等形象,作品小巧可人,可随手把玩。果核质地细腻,坚韧,纹理很小,易于奏刀,是制作立体微雕非常理想的材料。所以,果核雕就成了微型立体雕刻的主要表现形式。

明代的“鬼工技”

立体微雕的历史非常悠久,据《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记载,春秋战国时期,卫国有一位奇巧人能在棘刺上刻一只洗澡的母猴。从明代起,果核雕主要流行于广州、苏州、舟山、山东潍坊等地,工精艺巧,独具一格。果核雕技艺受果核本身的局限,只能以圆雕、浮雕为主。艺人们要充分利用果核的形状、麻纹、质地,因材施艺,精心布局。

明代果核雕进入全盛时期,明代人称之为“鬼工技”。当时特别是橄榄核雕艺术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达官贵人视其为宝物,作为佩戴的装饰品,风行一时。清代,果核雕艺术长盛不衰,名家辈出。康熙年间有苏州金老(名不详),嘉定封锡禄;乾隆年间有苏州的宋起风、沈君玉、如意馆中广东籍名师陈祖章等,都是技艺超群之人。

将果核雕刻成小舟是果核雕刻工艺中相当普遍的方式,而且所选用的题材几乎全是东坡居士泛舟赤壁的故事,或描述《前赤壁赋》的内容,或雕刻《后赤壁赋》的故事,不一而足,总能让观赏者明了创作的根源。清代宫廷果核雕的最著名作品之一即为陈祖章的“东坡夜游赤壁”橄榄核舟,现存台北故宫博物院。该微雕呈稍深的橘红色,高1.6厘米,长3.4厘米,纵1.4厘米。

在这件作品中,陈祖章借鉴前人的经验,在技艺、内涵上都有所发展。舟上门窗具备,开阖自如,舱篷上雕刻席纹,舟上桅杆直立,旁备绳索与帆,舱内桌案上杯盘狼藉。人物有苏东坡、客人、客妇、艄公、书童等八人,每人神情各异。舱中凭窗而坐的是苏东坡,头裹巾子,宽衣博袖,静静地看着窗外,似在品味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的景象,又似在耳听清风徐来、江流有声;艄公似不忍橹声打扰游客的清兴,故意摇慢以便让客人饱览水光月色。

核雕印章

此舟雕刻技艺精致细腻,力求创造出一种诗的意境,舟中人物的衣冠、桌椅等都力求符合宋代的社会生活。人物的神情、动作都能恰当地体现其身份、性情和心境。舟底刻有苏东坡《后赤壁赋》全文三百余字,下有“乾隆丁巳五月臣陈祖章制”款,增加了作品的艺术含量,镌文楷体,俊朗挺秀,细密井然,堪称鬼斧神工。这件作品也说明,微雕橄榄核舟这一艺术形式也成为宫廷艺术了。

1924年溥仪出宫时,此微雕收贮在养心殿的“紫檀多宝格提梁长方盒”中,或许因为这件多宝格内所收贮的小文物有两百余件,民国十四年清室善后委员会的点查小组人员清点时未曾发现这件小核舟,后再度点查才发现它。

一对清代的果核雕鼻烟壶

“苏州样”与“广州匠”

果核雕刻与流行的微雕“一粒米”不同。“一粒米”说是刻,其实就是画,是以刀代笔,在平面上刻出精微细致的阴线刻,用画面来表现;而果核雕则是真正的雕刻,利用做工精巧、形象细微的立体雕或圆雕来表现。

果核质地坚硬,制作时,艺人用锉对果核进行整理,用圆凿做出初坯,用小平凿进行细部刻画,然后是磨光、上蜡。串饰则要打孔,陈设品要配上木座和玻璃罩。

在果核雕刻作品中,花鸟也是经常出现的题材,更有甚者,将果核雕成小花篮,篮内盛着各式花卉,成为小巧宜人的百花篮,令人赏心悦目。至于诗句故事类纹饰,则包括依诗句雕饰成纹者,或仅人物故事者。其实雕饰东坡居士泛舟赤壁的核舟也是此类,但因出现频繁,所以另立一类。

根据现有资料,明清时期的核工大略来自两个地区,一即吴中一带,一为广州附近。雕制果核,讲求精微细致,著名的核工每致重酬,但是名家毕竟不多,一般匠役虽然学得这项技艺,但不易达到“精”的程度,以至于不易养家糊口。

【传统文化】精美核雕作品欣赏

核雕是中国传统民间微型雕刻工艺。以桃核、杏核、橄榄核等果核及核桃雕刻成工艺品,已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江苏苏州和扬州、山东潍坊、广东,浙江,北京,河北石家庄,辽宁等地均有核雕,较有特色。 图文摘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史载陈祖章原本是广东的象牙雕刻工匠,雍正七年(1729)署理粤海关监督祖秉圭将他选送进京,但是雍正朝时他在内廷的表现似乎不甚突出,每月的钱粮银只有三两,但在此件核舟完成当年年底,他即蒙加薪为每月钱粮银有十二两,成为《活计档》中有钱粮银记录的匠役中每月所支钱粮银最高者。不知与这件核舟是否有关?此后,他由雍正朝的普通牙匠跃升成为乾隆初年最重要的牙匠。

陈祖章于乾隆七年(1742)十一月即因“年迈眼迟,不能行走,恳祈回籍”,并恳请由其子陈观泉陪同回广东,档案中未曾说明陈观泉进京时间,或许雍正七年即开始以副手或助手身份陪同父亲在宫廷内服务。

自明代以来,苏州一带即一再出现擅长雕制核舟之匠役,清初江南承继明朝遗绪,当地仍有擅长雕制核舟之匠役。嘉定封氏虽以刻竹著名,亦擅长果核雕刻。封锡禄供奉内廷时曾有人见他用桃核雕制核舟,舟底镌刻两行细字,乃苏轼《前赤壁赋》中的两句:“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陈祖章是来自广东的牙匠,却能雕制出如此精巧雅致的核舟,可见得自雍正七年进入内廷后,他在当时宫廷内盛行苏州地区雕刻艺术的氛围下,也不免受其影响,使得这件核舟成为乾隆初期宫廷内“苏州样,广州匠”的实例。

现代果核雕有传统题材和现代题材两类。传统题材作品有“采莲船”、“八骏图”、“西厢记”、“牛郎织女”、“嫦娥奔月”、“十八罗汉像念珠”、“百子图”等,也有现代题材作品如“暮归”、“洪湖赤卫队”、“嘉兴南湖纪念船”等等。

历尘看史:明清皇家盛行把玩核桃

核桃在古玩行中也是个小收藏品种,行内人称为文玩核桃。核桃手玩,是我国古老的一种运动文化方式,跟石头和铁球相比,揉山核桃的优点是“冬不凉、夏不躁”。

文玩核桃,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盛传不衰,形成了世界上独有的中国核桃文化。古往今来,上至帝王将相,才子佳人,下至官宦小吏,平民百姓,无不为有一对玲珑剔透,光亮如鉴的核桃而自豪。特别是到明清两朝,把玩核桃之风达到鼎盛。明朝皇帝朱由检不仅把玩核桃不离手,而且还亲自操刀雕刻核桃。故有“玩核桃遗忘国事,朱由检御案操刀”的野史流传于民间。

乾隆皇帝不仅是鉴赏核桃的大家,据传还曾赋诗赞美核桃:“掌上旋日月,时光欲倒流,周身气血涌,何年是白头”。到了清末,宫内玩赏核桃之风更甚。手中有一对好的核桃竟成了当时身份、身价及品位的象征。当时京城曾有俗语称,“贝勒手上有三宝:扳指,核桃,笼中鸟”。每逢皇上或皇后的生日,大臣们会将挑选出的精品核桃作为祝寿贺礼供奉,核桃的价值由此可见一斑。宫内揉核桃之风,自然也影响到了社会。民间将人分为几类,把玩核桃者列在首位,即:文人玩核桃,武人转铁球,富人揣葫芦,闲人去遛狗。

在玩核桃的过程中,人们利用核桃的尖刺,凸起和棱角,采取揉,搓,压,扎,捏,蹭,滚等技法运动双手,压扎掌上穴位,刺激手上反应区,达到舒脉通络,活血化瘀,强身健体的效果。核桃皮厚质坚,经过手的长期揉搓,汗液的浸润,油脂的渗透,时间的打磨,最后能成为一件亮里透红,红中透明,不是玛瑙胜似玛瑙的自然艺术精品。在玩家心目中,核桃不仅是健身器材,也不仅是一件艺术品,而是集把玩,健身,观赏于一身的掌上明珠。

鉴赏核雕要三看

一看雕刻工艺。核雕作品的好坏主要是以雕刻的工艺来区分的。核雕工艺现在主要分为“南工”和“北工”两大流派。南工主要指江苏苏州一带,以刀法细腻,刻画精准为代表。北工指山东、河北附近,以刀法粗犷,浑厚朴重为主。近几年,两派也有相互融汇之势,南工中也有刀法粗犷者,北工中也有刀法细腻者。现在人们普遍对雕刻细腻传神的作品较为推崇。

二看材料的分类与大小。“大籽难求,小核难雕”。在工艺相同的情况下,大籽的原材料价高难觅,但雕刻较为省劲。小核的原材料价低,但雕刻费劲,小籽的核雕精品也是难觅。北方人较喜欢大籽的核雕作品,南方人较喜欢小籽的核雕作品。

三看橄榄核的新、老程度。“新核易裂,老核易盘”。这里有个误区,人们好把油核当成老核,而把黄核当成新核。油核、黄核是橄榄核的种类,不论新核、老核都有油核与黄核。新核、老核是指橄榄核的存放年份,一般我们把当年产的称为“新核”,而把存放一年或一年以上的称为“老核”。如果用新核雕刻作品,玩家在把玩时,很容易出现开裂现象。而老核却不易开裂,在把玩时还容易包浆、上色。

把玩核雕四注意

橄榄核雕作品在刚开始把玩时,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1)不要见水。橄榄核本不怕水,但离水后内外干湿不均肯定会裂。(2)上油要少。不论什么油,油内多少都含有水,油上得多水分自然就多。所以,需上油保养时,一滴两滴就可以了。(3)不要在干燥环境内存放。橄榄核雕作品本身含有一定水分,在干燥环境下,会造成本身的干湿不均,从而引起干裂。北方地区尤其要注意这点。例如:冬天有暖气的房间、太阳暴晒、长时间吹风等等。(4)“宁花勿裂”。在核雕作品的把玩过程中,很容易出现“花”与“裂”的现象。“花”一般是油上得多引起的,“裂”一般是干湿不均引起的。核雕作品“花”了后,在把玩的过程中会慢慢变淡甚至消失,对其价值的影响很小。核雕作品“裂”后,经过处理与保养后,虽然不会再裂,但也不会变小或消失,对其价值影响很大。

-----------------------

大家好

这些都是精心创作的内容

如果你喜欢我,喜欢“老物件”,欢迎留言和私信

本文源自头条号:讲历史的老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核雕:方寸之间起舞,匠心“守艺”

00:00 编者按:湖南是中国西南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悠久的历史、多元的民族文化、独特的自然资源留下了丰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非遗,“功在千秋,利在当代”,意义非凡。即日起,省级非遗品牌张新发组织“非遗传承 有味发现”活动,走进湖南多

© Copyright hediaoren.com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Z-BlogPHP & Yiwuku.com
复制成功
微信号: qinglan0756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我知道了
添加微信
微信号: qinglan0756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一键复制加过了
微信号:qinglan0756添加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