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雕人

橄榄核雕手艺人

MENU

核雕艺人:方寸之间雕琢大千世界

“80后”民间艺人:毫厘之间“做文章” 微雕世间百态

微信号:qinglan337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民间艺人段吉祥15年来一直不断研习微雕技艺,生活中的普通果核是他创作的对象,只见刻刀在方寸之间灵活游走,精雕细琢的人物花鸟便使果核摇身一变,成了艺术品。 徐雪 摄 民间艺人段吉祥15年来一直不断研习微雕技艺,生活中的普通果核是他创作的对象,只见刻

新华社合肥3月28日新媒体专电(记者汪奥娜 孟鼎博)“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若不是亲眼所见,很难相信中国传统文学作品《核舟记》中所描绘的鬼斧神工依然流传至今。

在安徽省宣城市核雕艺人马勇兵的工作室,记者看到了拇指甲大小的“核舟”,不仅造型优美,左右小窗还能开合自如,与古文中描写的情形如出一辙。而马勇兵也正是受到《核舟记》这篇文章的感染,一拿起刻刀就是24年,雕刻了数以千计的精美作品。

核雕作为中国传统民间微雕工艺,最早见于著述的记载可追溯至明朝——明代宣德年间的核雕艺人,“能于橄榄核上刻十六娃娃,眉目喜怒悉具。或刻子母九螭,荷花九鸶,其蟠屈飞走绰约之态,成于方寸小核”。

橄榄、桃、杏这些水果的核在常人眼中本该是丢弃之物,可这一枚枚小小的果核到了马勇兵这样的核雕艺人手中,就能化腐朽为神奇。

“核雕虽小,却能容大千世界于方寸之间。”马勇兵说。在果核上施刀,如同在独木桥上走马,靠的全是运刀走刃的技艺和扬鞭策马的果敢。

挑选适合的桃核是核雕最为关键的一步。马勇兵介绍,选桃核分为两种:一种是选核随形,根据桃核的纹路自由发挥雕刻图案;另一种则是定好主题,在一大箱桃核中挑选最合适的材料。

每年夏天,马勇兵会收几十斤野桃进行选材。种植的食用桃核个头偏大,他更喜欢用野桃核来雕刻一些精致的作品。根据他的经验,选桃核一定要用八月后采摘的桃子,经过较长时间生长,质地才会坚硬,颜色才会深沉,这样的桃核更适合雕刻。

橄榄核雕,心中有情,方能刀下有神!

“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这是《核舟记》中描述一件精巧绝伦的微雕工艺品“核舟”的文字,可见其形象生动、技法高超”。 橄榄核雕是一门集观赏、把玩、佩带、收藏于一体的微雕艺术。“一把雕刀一粒核

桃核质地坚硬、纹理复杂,创作者要从复杂的纹路中看出图案轮廓、寻找美感。“核雕做的是减法,每一次下刀都要既准又稳。”马勇兵告诉记者,在雕刻前,他必须在桃核上按压,以判断材料的质地是否适合雕刻。

之所以不选橄榄核作为原材料,是因为橄榄核形状较为规则,雕刻出的作品易于复制。相比较而言,桃核的纹路更为多样,作品也能比较好地保持唯一性。“创作,其实是以变应变、不断创新的过程。”马勇兵说。

“蝙蝠”“祥云”等富有中国元素的图案都是马勇兵雕刻的兴趣所在,一些佛教典籍的故事也是他的创作灵感来源。还有能够展现安徽当地风土人情,如黄山迎客松、徽派建筑、江南茶具,都通过马勇兵的刻刀跃然于桃核上。

据介绍,和文玩核桃一样,好的核雕作品也需要保养,未经把玩的核雕往往呈黄褐色,随着主人长时间保养、把玩,色泽会越来越红。

2008年,核雕入选中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江苏、河北、山东等地,均有不同派别的核雕艺术,且各有特色。

40岁的马勇兵已是安徽省民间文化优秀传承人和宣城市文化遗产传承人。“核雕对艺人的要求比较高,随着我年岁增长和视力下降,总有一天不能胜任。现在很少有年轻人能耐下性子吃苦钻研这门传统手艺了。”

不过马勇兵对未来也乐观地抱有期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核雕的市场会越来越广阔。现在国家也重视传统的工匠精神,我相信会有更多的匠人来将这门手艺传承下去”。

本文源自头条号:新华社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把不完美的人生雕琢成精美的艺术品——残障人士的核雕梦

“慈祥助残服务中心”创始人慈祥(右二)与部分学员合影。新华社发 新华社沈阳7月18日电(孙仁斌、崔师豪)上午9时刚过,60岁的阎鸣从301路公交车上挤下来,借助一支手杖,慢慢走向沈阳北市场附近的“慈祥助残服务中心”,开始一天的工作。 走进临街30多平方

© Copyright hediaoren.com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Z-BlogPHP & Yiwuku.com
复制成功
微信号: qinglan337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我知道了
添加微信
微信号: qinglan337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一键复制加过了
微信号:qinglan337添加微信